《东方杂志》相关论文
1900-1949年是中国慈善救济事业由传统转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慈善救济事业面临着新的社会需求和转型挑战,由此催生出社会公......
行省制度自元代始,行至清末已历经七百多年。期间虽有调整,但总体上变化不大。然而,自清末动荡之后,“省”的地方化日益明显,无论......
中国的英国史研究钱乘旦中国的英国史研究和整个世界史研究一样,从一开始就与中国走向世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国人......
近代江南乡村特种产品经济论小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不发达国家,各种现代社区发展模式异彩纷呈。由此,隐含......
宣统元年(1909),陈衍编选的《石遗室师友诗录》首刊于沈宗畸主编的《国学萃编》。其体例首列姓名、字号、籍贯、仕宦经历、著述,次......
《新中华》是中华书局于1933年创办的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以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在1930年代,它“与......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饮水思源,创业维艰。本刊特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手稿和1922年至1923年出版的报刊《东方杂志》、......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终刊于1948年,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时最长的一份综合性期刊,在近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
《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性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创刊初期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历经三次停......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3月,终刊于1948年12月,出版时间长达45年,被誉为“创刊最早而又养积最久之刊物”,是近代历史的忠实记录......
1917-1920年《东方杂志》刊登了一系列介绍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文章,为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不......
中国古代就不乏对周边国家的考察和记录,但并非学科意义上的“东方学”.中国“东方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民族危亡和出路探寻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战争的滥觞,民国著名舆论平台《东方杂志》对其进行了大量报道,指出战争因水下和空中战场出现向立体化发展,......
文章以克瑞斯和凡·勒文的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对1911-1927年《东方杂志》中含有女性形象的30幅商品广告,从图像的再现、互动和构图......
关键词:《东方杂志》 体育传播 图书广告 《东方杂志》是20世纪中国出版界办刊时间最长的综合性期刊,创办于1904年3月,停刊于1948......
文章以《东方杂志》为例,阐述晚清知识分子如何通过《东方杂志》关注女性教育和女性形象的塑造,并将其与同一时期女性自办的报刊中......
赛珍珠于一八九二年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出生四个月后即被作为传教士的父母带到中国,后全家定居江苏镇江。从童年开始就得以了解中......
胡愈之有笔名"说难"一说流传甚广,然此说实误,并导致《胡愈之文集》错收"说难"文章。此说源于茅盾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撰写......
《东方杂志》改版之后,大量译介近代欧美写实主义文学思潮,自觉参与了新文学建设的伟大工程:它以“写实文学”新潮,荡涤“形式文学”积......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进攻上海闸北地区,狂轰烂炸,使当时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东方图书馆”惨遭炸毁,烧了三天三......
一本系统描述海军护法史的开荒作─—《护法舰队史》简评邬和镒(中山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法舰队史》一书,是迄今国内......
一《新青年》是“五四”运动时期最有影响的刊物。面对当时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和经济市场,一方面它坚持以宣传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思......
在云南西部的腾冲县,有一个风光秀似江南的乡村——和顺乡。来到和顺乡,只见一栋栋密集的古宅环山而建,粉墙黛瓦,整洁美观。宅屋......
藏书多元化趋势已渐显露,投资藏书正是好时机。我们采访了北京最大的旧书市场潘家园,这里的旧书.尤其是解放前的旧版书,其市面的......
“杂志”一词,我国古已有之。“杂”,指内容广泛,杂七杂八,兼收并蓄,包罗万象;“志”,指写人记事的书籍或文章。明朝人陈懋仁写过一本脉南......
本文以《东方杂志》为视点,考察全面抗战以来国民政府惩治贪腐的情况。国民政府将惩治贪腐与抗战救国相结合,制定了严格的法令法规......
最近,宗教团体纷纷召开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探讨宗教界在共圆中国梦中的责任和作用,体现了宗教界慈悲济......
汉字检字法大体而言,不外乎4种,即笔划、部首、四角号码、拼音字母。前两种检字法属于“传统文化范围”,说不上发明创造。后两种检......
《读书》第四期有朱维铮先生论辜鸿铭一文,对于这位学贯中西的怪才,朱文于考辨生平和析言其文化保守主义旨趣之外,揭言“历史的误解”......
《自然界》为我国荒凉的科学期刊园地增添了绿色;它的宗旨是实现《科学的中国化》;它提出要发掘中华五千余年的科学瑰宝一《自然界......
“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军国主义以其凶残本性和灭绝人性的野蛮行径,致使中国留下了无量头颅和鲜血,也使中国留下了岁月难以弥合的......
四、珍珠港事变以后八年抗战中给商务印书馆最严重的直接打击是珍珠港事变.继北平京华印书局之后,上海租界、香港两处的工厂也完全......
《胡愈之印象记》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这是一本记载着胡愈老生平事迹的集子,由六十多位知名人士执笔。作者中有的和胡愈老......
一九一九年我任北京大学讲席时,忽接得熊先生从天津南开中学寄来一明信片,略云,你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究元决疑论》一文,我见到了......
《我的回忆》一书,是已故民盟中央代主席,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新闻评论家、出版家胡愈之生前所写回忆录的集子,其中主要文章是胡老......
《胡愈之传》出版了! 这是史学界、也是文坛上的一件喜事。胡愈老其人不同凡响,涉及的史事非同小可,他的传记问世令人高兴,催人奋......
一八九七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沪滨。一九○二年,张元济进馆,时年三十六岁。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一八九二到一九○二),张元济探......
胡愈之进商务印书馆工作那一年(1914),张元济已主持这个出版机构十多年了。胡愈之主编《东方杂志》(1932-1933)时,张元济已“退居......
生 意人最重要的是原始资本积累的第一桶金 ,文化人最看重的则是变成铅字的第一篇文。不一定有多么高的水平 ,仅仅是小荷初露尖尖......
胡愈之以社会活动家和出版家闻名于世。殊不知年轻的胡愈之在“五四”新文化思潮涌现之前,就以翻译家的身份登上文坛。胡愈之虽然......
一腔少年热血王耿雄生于1923年,江苏吴县人。王耿雄是在上海读完小学的,小学毕业那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侵占了上海。王耿......
《东方杂志》的科学翻译话语,践行了该杂志“启导国民”的文化宗旨,拓展了国人的科学认知,并且丰富了国人的整体社会认知;在“联络......